央行近日宣布全面降准之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悄无声息地继续走强
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除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外,对其他金融机构普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考虑到参加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达到了支农支小(含个体工商户)等考核标准,政策目标已实现,有关金融机构统一执行最优惠档存款准备金率,此次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50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
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此次降准将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对于明年中国经济,中金公司研究团队认为,考虑到能源短缺推升企业经营成本等影响,非政府部门的债务负担上升,给2022年内需带来下行压力。
此外,中国的股票估值已回落至具有吸引力的水平,主要指数例如MSCI中国指数的远期市盈率约为13倍;与美国等主要市场超过18倍的市盈率相比,估值折让尤其明显。目前流动性保持在适度安全水平。闪辉还认为,虽然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仍充满挑战,但就新监管格局之下的投资而言,共同富裕将继续指引经济增长方向和投资主题。他进一步称,从明年来看,建议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更多注意政策协调。
邢自强特别提到,过去一年,与海外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相比,中国更聚焦于系统升级,既采取了宏观紧缩举措积极去杠杆,又重塑对房地产、互联网、碳排放等领域的监管框架;随着这些举措执行落地进入尾声,给明年开始的高质量增长和政策回归常态奠定了基础。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预计,中国经济明年会温和复苏。
工银国际:经济运行出现三大特征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展望2022年,经济发展增质提效、宏观杠杆稳定可控和通胀价格分化收敛将是中国经济运行的三个基本特征。缪子美补充说,对长线投资者而言,2022年是开始投资中国股市的好时机。展望2022年消费品价格走势,由于今年基数较低、消费持续恢复、以及部分上游价格上涨向下游的传导,预期明年消费价格指数将有所回升。在前期宏观政策大幅扩张的基础上,美国劳动力短缺既通过推升工资和消费需求,也通过提升合意库存需求,而继续支撑中国明年出口。
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或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PPI通胀将高位回落,但中枢仍高于疫情前,而CPI通胀将低位回升。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在今年四季度触底,明年上半年企稳恢复,营造出良好的宏观经济和就业环境。在2022年即将到来之际,多家机构也对明年中国经济走势给出预测。此外,政府还可以提振基建投资,以及放松信贷政策。
如果2022年货币政策仍保持稳健,通胀也应该会得到控制。富达国际:长线投资者迎来好时机富达国际亚洲股票投资总监缪子美表示,对于中国股票市场而言,促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实现消费可持续增长这一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目前中国从高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型过程中,以前的政策和部门间协调机制,以前使用的政策工具,可能在也需要做一些调整。其发布的2022年《经济蓝皮书》还建议,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加快破除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强化城镇就业扩容提质;努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注重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竞争等方面政策协调,既要防止相互掣肘,也要避免政策叠加共振。
政府可能维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不变,也不会出台任何强刺激。部分地方政府可以放松目前限购和限价政策,加快公租房建设。她进一步称,在此框架下,政府可能继续合理放松房贷限制、加快房贷审批,放松开发商获取贷款及在岸债券市场融资的限制,放宽部分预售资金的过紧限制,从而改善开发商融资和现金流。中金公司:关注点向需求端侧重我们认为宏观经济的关注点将从供给端向需求端侧重。2021年,中国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虽然我们预计明年的宏观政策将因为支持增长而有所放松,但今年强化的结构性收紧措施不会取消,特别是在房地产领域。
威灵顿投资管理:中国仍具投资吸引力威灵顿投资管理投资总监李以立认为,在2022及未来几年内,如果策略得当,投资中国的吸引力仍然不减。高盛:共同富裕指引经济增长方向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指出,中国2022年增长前景面临的不确定性尤其显著,明年形势取决于新冠疫情发展、房地产市场放缓态势、能源限制,而最关键的是中国政府的政策响应方式
其发布的2022年《经济蓝皮书》还建议,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加快破除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强化城镇就业扩容提质;努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注重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竞争等方面政策协调,既要防止相互掣肘,也要避免政策叠加共振。中国经济增速有望在今年四季度触底,明年上半年企稳恢复,营造出良好的宏观经济和就业环境。
部分地方政府可以放松目前限购和限价政策,加快公租房建设。2021年,中国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目前流动性保持在适度安全水平。政府可能维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不变,也不会出台任何强刺激。对于明年中国经济,中金公司研究团队认为,考虑到能源短缺推升企业经营成本等影响,非政府部门的债务负担上升,给2022年内需带来下行压力。中金公司:关注点向需求端侧重我们认为宏观经济的关注点将从供给端向需求端侧重。
这将促使投者更准确地为资产定价,因此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市场发展。摩根士丹利:中国政策空间充足经历了今年的去杠杆和监管改革,中国政策空间充足,明年经济蓄势待发。
投资者可关注与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行业,例如高端制造、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软件、大众消费,以及新一代医疗保健等行业。尤其是目前中国从高增长到高质量增长的转型过程中,以前的政策和部门间协调机制,以前使用的政策工具,可能在也需要做一些调整。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李以立补充说,尽管投资者必须关注通胀压力加大所导致的货币政策方向,但其认为中国央行在控制流动性过剩方面一直相对谨慎。此外,中国的股票估值已回落至具有吸引力的水平,主要指数例如MSCI中国指数的远期市盈率约为13倍;与美国等主要市场超过18倍的市盈率相比,估值折让尤其明显。
着眼更远的未来,2022年将是中国迈向共富时代的承启之年,长期资源配置将以公平正义为主线,持续深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而随着疫情逐步好转,原材料产品供给不断恢复,供需紧张局面将有所缓解,叠加今年高基数效应,预计明年PPI将稳步回落。虽然我们预计明年的宏观政策将因为支持增长而有所放松,但今年强化的结构性收紧措施不会取消,特别是在房地产领域。该团队称,综合来看,2022年中国通胀压力总体可控,但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全球通胀走势,警惕输入性通胀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
富达国际:长线投资者迎来好时机富达国际亚洲股票投资总监缪子美表示,对于中国股票市场而言,促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实现消费可持续增长这一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望2022年消费品价格走势,由于今年基数较低、消费持续恢复、以及部分上游价格上涨向下游的传导,预期明年消费价格指数将有所回升。
摩根大通:政策执行应更多注意协调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直言,从大逻辑来讲,今年经济政策的变化相信只是一个起点,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短期、周期性的经济政策变化,更多代表的是中国对于未来30年新发展理念在经济政策里的实施。尽管近期市场出现了几轮波动,但由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潜力仍具有吸引力,因此外资流入中国在岸股票市场的趋势预计仍将持续。
工银国际:经济运行出现三大特征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展望2022年,经济发展增质提效、宏观杠杆稳定可控和通胀价格分化收敛将是中国经济运行的三个基本特征。基于此,中国将继续施行跨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松货币、紧信贷、宽财政的政策搭配基调将长期维系,政策制定与执行将更加强调灵活精准、效率优先和目标导向。